東湖評論:以清新文風涵養(yǎng)務實作風
當前,全黨上下正在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學習教育,其中一條重要內(nèi)容就是要“切實改進文風”。這不僅讓人想起,2005年8月19日,《浙江日報》“之江新語”刊載的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的短論《文風體現(xiàn)作風》。這篇僅300余字的短文,直指“喜歡寫長文章,講長話,但思想內(nèi)涵匱乏”的“長、空、假”形式主義頑疾,鮮明提出“開門見山、直截了當、講完為止”的務實文風,讓人耳目一新。
群眾呼喚怎樣的文風?群眾心中的好文風,從來不是辭藻堆砌的“材料美學”,而是黨員干部俯身從群眾心坎里“掏”出來的心聲,是在街頭巷尾被驗證過的“解渴頂用”。馬克思的《費爾巴哈的提綱》只有短短十一條,但卻“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”;毛澤東同志的《為人民服務》不過600余字,卻刻寫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的初心使命;習近平同志在在浙江日報《之江新語》專欄發(fā)表的232篇短論,“短、實、新”的清新文風撲面而來。這些無不反映了共產(chǎn)黨人務實求真、人民至上的行動哲學與執(zhí)政智慧,是黨員干部深入學習的典范與躬身踐行的指南。
文風實際上體現(xiàn)的是作風。文風是作風的鏡子,俗話說“我手寫我心”,黨員干部筆下的文字,反映的是他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。黨員干部如果作風不實,文字自然“像懶婆娘的裹腳”。胸中無點墨,套話隨之而來;腳不沾泥土,空話不可避免;心不系民生,假話終成常態(tài)。因此,改進文風,不是簡單的在遣詞造句上做文章,而是要從黨員干部的作風上下功夫。
如何改進文風?首要就在于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。理論功底扎實了,知識積累深厚了,才能言之有物、深入淺出。因此黨員干部必須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,堅持多思多想、學深悟透。其次,要把調(diào)查研究作為改進文風的重要舉措?!皼]有調(diào)查,就沒有發(fā)言權”,黨員干部只有走到人民群眾中間,拜人民為師、向群眾學習,才能把情況摸清、把問題找準、把對策提實。最后,還要有強有力的制度約束。從把“改進文風”納入中央八項規(guī)定到出臺《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(guī)定》,黨中央多措并舉、源頭治理,持續(xù)釋放出對形式主義“零容忍”的強烈信號,推動文風持續(xù)向好。
文風連著作風,事關黨風政風。廣大黨員干部唯有將扎實的作風內(nèi)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以踏踏實實的作風革除文風積弊,方能在寫作時做到言必有物、擲地有聲,“當長則長,當短則短”,創(chuàng)作出兼具思想深度、情感溫度與實踐力度的佳作,也才能讓政策主張在泥土中扎根、于實踐中結(jié)果,最終凝聚起建設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的磅礴偉力。
稿源:荊楚網(wǎng)(湖北日報網(wǎng))
作者:鄢圣金(南湖街道)